找到相关内容575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源于佛教经典的成语

    说,无示无识,离诸问答,是为入不二法门。”  真实不虚,出自《般若心经》:“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。”  五体投地,见《楞严经》:“阿难闻已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2554735.html
  • 天台山与日本朝鲜佛教

    1988年又在天 台山佛陇真觉寺建“般若心经塔”,日中佛教界关系越益密切。  天台山佛教禅宗正式弘传日本当在南宋及元代。日本高僧荣西(1141—1215)两次至天台山从万年寺住持虚庵怀敬习黄龙派 禅法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71757717.html
  • 有关密法来源问题的说明

    的佛言,如《般若心经》中的“般若波罗密多,是大神咒、是大明咒、是无上咒、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”等等。后者如佛陀给乌杖焉国王恩扎菩提讲的《密集主续》和给香巴拉国王月贤等讲的《时轮主续》等《四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0058962.html
  • 我生命中的两位真实的老师

    又多如天上的星晨。以至于我在长达一年半载中,曾经一会一句观音圣号,一会一句准提神咒,一会背一段般若心经……诚然,这样却不失为修福,但却我心难安! 恰在我正在彷徨的时侯,我生命中第二个大善知识及时的出现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2875897.html
  • 纪念恩师慈祥法师 法乳恩深

    和经文没有抵触,他会默许认同的。当时他为了栽培我们,更邀请了已故的何敬群教授,授以大学国学课程,在他门下的十五年中,一共听他说了十本经,那是圆觉经、维摩经、普贤行愿品,地藏菩萨本愿经,般若心经,八大人...讲解,都输入电脑光碟里,手上有几张光碟,便可进行自修。年初我曾先后用白话重译了几本佛经,如白话佛说四十二章经,白话阿弥陀经,白话金刚经,佛说心经浅译,佛说大乘八圣行经(原译佛说八大人觉经)和佛教偈语集...

    卢荣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50779065.html
  • 三论宗的修持方法

    既然无自性,所以为空。既然诸法为空无自性,故其生灭,乃暂时的假生假灭,换一句话说,诸法本来不生不灭。《般若心经》上说:‘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’世界一切诸法,都是因缘所生,不是真有,...之内,能够说得清楚的。大家可先从义理上去了解,涉猎阐明空理的经典,譬如《金刚经》、《心经》等,慢慢薰习修学,有朝一日,必定能够成就以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空乐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791594.html
  • 浅谈持《心经》以降魔

    持净戒,或修四念住观等,皆是降魔之良策。自然,最好的降魔之道,莫过于摄心入定,以般若之智观照一切诸魔,则身内、身外之种种魔障,一时皆除。以故《般若心经》开卷即云: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...六大之和合,且又刹那迁流不息,又何必恒执自我之色身为实有以溺诸生、老、病、死诸苦之中!若能明此世间万物乃六大和合之假有,又何必无端的稍受爱别离、怨僧会、求不得诸苦呢!是以《般若心经》重色法之破斥,反复...

    企 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0566118.html
  • 试论圆测法师生平及其唯识学思想

    ;《般若心经赞》,一卷现存。以上均为《塔铭》所载,以下均为《塔铭》不载:《成唯识论别章》,三卷,《义天录》著录;《二十唯识论疏》,二卷,《东域录》著录;《百法论疏》,一卷;《广百法论疏》,十卷;《因明正理门论疏》,二卷;《六十二见章》,三卷(或作一卷)《阿弥陀经疏》,一卷。  以上诸种著述中,只有《解深密经疏》八卷、《仁王经疏》三卷以及《般若心经赞》一卷现存。在《解深密经疏》中引用的经论一共有83...

    妙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373542.html
  • 敦煌石室《心经》音写抄本校释序说

    主张该一文本或为「玄奘原译」,而由「不空润色」。但陈、方两人也都不曾提出任何积极有效的证据以实其说。(方氏之说参见氏编《般若心经译注集成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年初版第一刷,「前言」页12)  及至1985年,福井文雅教授以〈新出「不空译」梵本写本般若心经〉为题,藉由文献学的比对与若干经录的载记,学界之间似乎才有学者真正面对了问题而尝试证成此一说法(福井之文参见《仏教学论集──中村瑞隆博士古稀...

    万金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974062.html
  • “即”之分析----简别佛教“同一性”哲学诸型态

    三种意义。(注1)第一、“二物相合”之“即”:四明知礼认为这是空宗, 也就是龙树中观学派所代表的立埸。如依空宗,《般若心经》“色即空,空即色”这句话中之“即”字便透过两个东西合在一起来了解。第二、“...式的辩证的“同一性”(“具体的同一性”)的概念来说明;而是可以透过海德格的“同一性”的概念来帮助说明天台宗的“即”的意义,以及展现天台宗的“即”的结构。 回到《般若心经》“色即空,空即色”这...

    陈荣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1845353.html